
(數字水泥網根據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曹江林在2021中國水泥經濟論壇上的講話整理)
針對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,我講兩個觀點:
一、過去幾年的發展實踐證明了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。
水泥行業是周期性行業,從水泥行業2015年到2020年經濟運行數據來看,2015年的行業效益最差。從產量來看,2015—2020這六年間,水泥產量排前三的年份分別是2016年(24.1億噸)、2020年(24億噸)和2015年(23.6億噸),其中2016年最高;水泥利潤排前三的年份分別是2019年、2020年和2018年,利潤分別為1867億元、1833億元和1546億元,2016年水泥銷量最高,但行業利潤只有519億元,僅為2018年利潤的三分之一和2019、2020年的四分之一左右??偨Y來看,“十二五”、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水泥行業經濟運行中,水泥賣的多,不見得有效益。2018至2020年連續三年的效益相對較好,主要緣于行業供給端做的好。
也就是說,2019年全國產銷水泥比2016年少了6000多萬噸,行業利潤卻高出1300多億元,上述事實告訴我們,要想行業效益好,大家必須在供給側改革上一起努力。
從產業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來看,水泥行業是走在前面的。近年來,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調整,包括:以新型干法為代表的技術結構調整;以最早實施大規模聯合重組,推動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的組織結構調;以錯峰生產為標志的的市場結構調整;以創建一流工廠為標志的管理結構調整等,無論是做有關技術結構調整、組織結構調整,還是市場結構和管理結構的調整,其實都是在解決水泥行業供給端的問題。
除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,水泥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同樣成效顯著?!笆濉逼陂g,水泥行業實現壓減水泥產能3億噸,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.8億噸;依靠錯峰生產減排二氧化碳15.3億噸,還有二氧化硫5.3萬噸,氮氧化物196萬噸,顆粒物2.6萬噸;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是,水泥行業消納工業廢棄物約4500萬噸。水泥行業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。
二、水泥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,關鍵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
水泥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,要具備三個要素:第一,政府支持,協會指導,企業努力;第二,大企業引領,各企業同心協力;第三,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秉持“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,企業利益孕育于行業利益之中”的發展理念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:
第一、限制新增,減量發展。
水泥行業未來5至10年最大的挑戰仍然是產能過剩,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需要用時間來換空間。一要嚴格執行減量置換,提高置換比例;二要嚴禁異地置換;三要嚴防以技改、研發等名義擴充產能;四要全面淘汰32.5等級水泥。
第二、綠色優先,低碳發展。
2020年,水泥行業碳排放13.2億噸,約占當前全國碳排放總量13%,落實“3060”雙碳目標任重道遠,水泥行業要多措并舉,積極主動推進碳減排。為此,一要高能源利用效率;二要使用替代原料、燃料;三要盡快研究碳捕集、利用和封存技術;四要提高低碳混凝土制品比例;五是研發可持續建筑。對于“3060”雙碳目標,水泥行業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好這一歷史使命。
第三、自立自強、創新發展。
作為水泥人,最令我們驕傲和自豪的是,中國水泥工業的生產技術裝備和產品品質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,如何做好從并跑到領跑的角色轉換,是中國水泥工業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。為此,一要強化創新,加強對低碳、特種膠凝材料、高性能混凝土等高端產品的研發;加快推進原、燃料替代;加強高端技術、裝備研發攻關,尤其是加快對CCUS技術應用與市場轉化的研究。二要加快產業升級,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,創建智能工廠,推動研發數字化、裝備智能化、生產自動化。
第四、自律經營,共同發展。
行業效益、企業效益是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基礎。大家知道,行業難過的日子隨時都在,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依然存在,比如東北地區連續五年、貴州連續三年處于困境。對此,每一家水泥企業都應該有清醒認識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當前,行業減量成本、環保成本、資源成本都在快速疊加,這些 “隱性”成本使得現有行業效益非常脆弱。要保持行業效益穩定在一定的水平,仍需要大企業帶頭,所有企業共同嚴格遵守產業政策,嚴格執行錯峰生產;充分自律,按經濟規律辦事,維護行業價值和基本效益,踐行新發展理念,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共建行業健康生態環境,推動行業實現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。